三皇子没想到皇帝来这麽一招。
皇後自从大儿子离去就疏远了皇帝,只是在後宫盯着二皇子母亲,苗贵妃。
太子死了的最大受益人就是二皇子,这让皇後不得不怀疑她儿子的死与苗贵妃和苗贵妃的母家有关。
这次春猎苗贵妃是要去的,皇後闲看到她碍眼才不参加,皇帝这要带着皇後这不就是给皇後找不痛快,这三皇子怎麽能让。
“父皇”
“常胜,送三皇子出宫”,皇帝不给三皇子说话的机会直接让其离开。
常公公走到三皇子的身边,擡手指引,“三殿下,奴才送您出宫”。
三皇子咬了咬牙,给皇帝行礼後出了御书房,常公公在後面跟着,说要送出宫那就是真的送出宫。
皇帝见儿子出了门摸了摸手上扳指。
朝中大臣要立太子的折子都能罗成了山,不逼一逼怎麽能看出这些儿子们的本性。
好材料需要好的磨刀石,要不是好材料那就用来搅一搅水面,让水混起来。
三皇子出了御书房就沉下脸来,大步的向宫门走去,速度快的也就常公公能跟上,其他的小太监无论怎麽倒腾双腿也跟不上前面的两人。
後面的太监心里统一想的是,一样都是两条腿,前面的为什麽能走那麽快?
跟不上会受罚,跑起来也会受罚,这两个哪个罚起来会轻些?
三皇子见和後面的拉开了距离,脚步放缓,让後面追不上也跟不丢的速度。
“常胜,你这身板不错啊,记得我小时候你就走的特别快,现在当上总管还以为你会懈怠了呢”。
“谢三殿下夸奖,在陛下身边当差不敢懈怠”。
三皇子把扇子拿到手中转着,“是啊,可不能有一丝疏忽,我大哥不就疏忽那一回就丢了命”。
“呵,常胜,你也是看着我们兄弟俩长大的,你说这事怎麽怎麽办呢?我是真的不行啊”
常公公没有说话,四周没人不代表就真的没人。
两人到了宫门口停下,等着後面跟着三皇子来的小太监。
三皇子把自己手中的扇子递给常公公,“这个扇面画的是真的好,赏你了,可要收好了”。
“谢殿下,殿下可有日子没有陪皇後娘娘用膳了”。
三皇子眼球微动,接收到了常公公传过来的善意,笑着点头没有说话。
後面的小太监气喘吁吁的过来,跟着三皇子出宫,常公公还听见三皇子让他们好好练练走路,回皇子府不能坐车要走路回去。
常公公送好了该送的人,说了该说的话就又走回去了,看着脚下每一步都是一样距离的步伐,他想起了以前练习走路的日子。
他小时候刚进宫半年学到的要比他前面活的七年学的见识的还要多。
他们这些小侍童,小太监都要叫高他们一级的太监为师父。
有的师父高兴了就会指点你几句,有的师父看你不错可能就收你为义子,真正的进行教导,教怎麽能在宫里活的长久。
常公公就有这麽一个义父,教他如何做好一个太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