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拿下益州郡后,又可以依托涂水北上,进攻犍为郡。涂水汇入长江,此时顺江而下,即可抵达僰道。”
刘封点了点僰道所在的位置,这里可是岷江与长江的汇合之地,从这里拐入岷江,经重镇南安,即可直抵犍为郡郡治武阳。而武阳距离成都的直线距离不到一百里地,更重要的是这里已经出了山区,都是大片的平原和浅丘地带,根本无险可守。
“另外一路,则由交趾出发,沿西随水(后世红河)为依托,一路西北而行,至仆水段转入即水,然后行至秦臧县,走陆路与温水(珠江)军会师。这一路乃是辅路,分散后勤压力,在增加一条可靠的后勤线路的同时,也增加了后勤补给。”
听着刘封的侃侃而谈,看着他所做出的细致安排,诸葛亮、陆逊、庞统三人忍不住生出了同一个疑惑。
难道真就有生而知之的圣人吗?
如果没有,那刘封又该如何解释?
一个北地少年郎,席卷整个东南三州不算,甚至还对益州了如指掌。
恐怕别说是刘璋父子了,就是蜀地名门士族,豪强大家中的精英子弟,对益州都没刘封这般了解吧?
随着疑问带来的则是恐惧。
对于人类来说,最恐惧的事物永远都是未知。
如今刘封所表现出来的异常,对于聪慧机敏的诸葛亮三人来说,就是最大的未知。
好在这个未知之人是自家主公,而且还是胸襟宽广,用人以诚的明君,这无疑又缓解了他们心中的负面情绪。
刘封对此并无察觉,只是继续说着自己的想法:“交州这一方面诸军事,我意全权交由蒯先生负责,幕府中枢不予制衡,也没有战略配合的要求。”
南北相距何止千里之遥?
又都是崎岖山地,在如今没有电话电报的时代想要打出配合,那简直是痴人说梦。
与其如此,不如指望各自发挥,就当是单路平蜀的,即便配合不上,也不至于因为等待而错失良机,更不会因为一路失期而导致战败。
况且万一阴差阳错的真配合上了,反倒是天降意外之喜了。
事实上刘封打的主意就是多路伐蜀。
每一路都有独立伐蜀的实力,而且刘封还很肯定,以刘璋的才能、处境和性格,是绝对不可能做出集结兵力,迎击一路的。
刘璋很大概率会分兵固守,剩下的小概率则是集结兵力困守成都。
不论刘璋如何去做,都已在刘封的掌握之中。
若是他能集合精锐,誓死一战,那可能还会有些许的胜算。
若是真被刘封算中,分兵拒收,固守成都,那就更是九死一生,唯一的一生,还是托了蜀中地形实在太过险要的福。
当然,刘封可以将一线指挥权全权下放给蒯越也是有其特殊原因的,就像南征交州时那样,这并非是刘封无脑信任蒯越。
如今蒯越被调离了荆州老家,宗族子弟尽数都在刘封的身边和治下,而他却是形同孤身一人,又远在交州,麾下虽有十万大军,可分属的军主几乎全是刘封亲信。
不提诸葛亮、庞统、陆逊等人,就是贺齐、高顺、薛州、郑宝、魏延、黄忠、文聘、廖化等等诸将领,又有哪个会支持蒯越造反?
这就是刘封无条件下放权柄给蒯越的底气所在。
而且刘封不但要放权,还不会给蒯越时间压力,不设期限。
中路长江军可预做准备,至于何时动兵,还得看交州军的进展。
目前刘封有两种打算,第一种打算是等到蒯越在益州郡站稳脚跟,开始进攻犍为郡属国时,中路长江军便可以开始行动了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中路军根本无需理会两岸的威胁,长驱直入,直奔僰道而去,哪怕后路被切断,也不用担心补给问题。
第二种则是提早发动,沿江攻击过去,一座一座的拔除后顾之忧。
这样行动的优势在于能够调动起刘璋的兵力,实际上减轻交州军的压力,不过这部分削减并不会太大,毕竟刘璋对西南郡国的掌控力也就那样,撑死了最多也就是调走数千兵马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