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转身对妇女们喊道。
"姐妹们,愿意跟我进城的举手!"
二十多个妇女齐刷刷举起手,七嘴八舌地嚷着要一起去。
苏建军急了。
"胡闹!你们去了能干啥?"
"干啥?"
王桂香冷笑一声。
"女子能顶半边天,你忘了?"
她从包袱里抽出一把锋利的剪刀。
"再说了,老娘当年也是民兵连的,真打起来谁怕谁?"
老支书见状,叹了口气。
"建军啊,让桂香她们去吧。城里不比乡下,有个女人照应也好。"
苏建军还想说什么,王桂香已经一屁股坐上了打头的牛车。
"少废话,赶紧出发!再磨蹭天都黑了!"
太阳完全升起时,苏家屯的队伍已经浩浩荡荡出发了。
十二辆牛车打头,后面跟着十多辆自行车,再后面是步行的人群,男女老少加起来足有一百五十多号人。
尘土飞扬中,不知谁起了个头,众人唱起了当年打鬼子时的民兵小调,歌声惊起了路边稻田里的白鹭。
打头的牛车上,苏建军脸色阴沉如水。
王桂香坐在他旁边,从包袱里掏出针线,开始缝制一面简易的白布横幅。
"你这是干啥?"
苏建军问。
王桂香头也不抬。
"这你都不懂?写标语啊,到了城里好举着。"
她咬断线头,展开白布,上面用红布条缝着"血债血偿"四个大字。
苏建军倒吸一口冷气。
"媳妇,这。。。"
"咋了?"
王桂香冷笑。
"他们敢打人,就别怕咱们讨说法!"
队伍最前面,几个半大小子举着用床单临时做的横幅,上面用锅底灰写着"严惩凶手""还我公道"。
老支书坐在牛车上,不时回头张望,确保没人掉队。
当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经过沿途村庄时,路边的村民都惊呆了。
有人认出了苏家屯的人,赶紧跑回家报信。
不到半天,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了——苏家屯全村出动,要去城里讨公道!
下午三点。
苏老爷子站在城门外的大槐树下,身板挺得笔直,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熨得一丝不苟,胸前的军功章在夕阳下闪着微光。
他眯起眼睛,望向远处尘土飞扬的土路。
“来了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