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仪没有接话。
新诚集团突然杀入新能源领域,背后必然有强大的推力,但如今文件被动手脚,说明这股推力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稳固,甚至……可能是被故意推出来试探江东地方派反应的牺牲品。
如果新能源项目在评审会上被唐为民抓住漏洞批驳得体无完肤,不仅新诚集团要颜面扫地,王振国的改革威信也会受损。
周慕云忽然抬头,眼中闪过一丝决然。
“郑科长,既然你点破了这一点,想必……不是来单纯提醒我的吧?”
郑仪拿起茶壶,缓缓给自己续了半杯,他语速平稳:
“周总在商海沉浮这么多年,应该明白一个道理——有时候,不是谁想保你,而是你自己得先证明有保的价值。”
“郑科长的意思是?”
“新诚想要破局,得拿出真东西。”
郑仪放下茶壶。
“你们和京城的合作到底几分实几分虚?技术路线是否真有问题?如果这些都没底,我凭什么冒险?”
周慕云神色凝重,沉默片刻后,低声道:
“郑科长,有些事……本不该明说。”
“新诚进军新能源,确实并非偶然。我们原本并不涉及这个领域,但京城有人找到我父亲,提出合作。”
“谁?”
郑仪直接问道。
周慕云斟酌了一下措辞:
“国家能源研究院的廖院士,在新能源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而他……和发改委某些关键人物关系密切。”
郑仪目光微动。
能源研究院的院士,地位超然,确实能影响到技术路线的选择。
但如果仅仅是这样,还不至于让周慕云如此讳莫如深,真正的幕后之人,恐怕还在更高处。
周慕云继续说道:
“廖院士带来的技术方案,是经过严格验证的,并非冒进。”
郑仪的手指轻轻敲击红木桌面,他的思路逐渐清晰。
“技术没问题。”
“数据却被动了手脚。”
这意味着什么?
新能源技术的真实性并非关键,真正的问题在于——它动了太多人的蛋糕!
江东省多年来以煤炭、化工等传统能源产业为经济支柱,背后涉及庞大的利益网络:煤老板、电厂高管、地方政府税收,甚至与国企相关的金融贷款。
而新能源一旦大规模铺开,这些既得利益者必然遭到反噬。
所以,他们不能让“新能源试点”顺利成功!
但直接反对高层定调的“双碳政策”,没人敢这么明目张胆。
因此,他们会让新诚集团这个“试点”失败!
只要新能源的首批项目被证明“技术不成熟”“数据造假”或”经济性不足”,就能以”江东省不适合激进转型”为由,延缓甚至搁置后续政策落地。
郑仪端起茶杯,轻轻抿了一口。
“所以,现在你们是被架在火上烤。”
周慕云苦笑一声:
“确实如此。”
他叹了口气,继续道:
“按照原计划,我们的技术路线应当毫无破绽,顺利通过评审,然后在江东省首批试点落地,以此成为新能源改革的标杆。”
“但现在数据被人动了手脚,一旦在研讨会上被唐为民这些人抓住把柄,不仅项目泡汤,新诚还要承担‘数据造假’的骂名,甚至可能被列入失信企业名单。”
局势再清楚不过了,新诚已经成了各派势力博弈的牺牲品。
如果项目成功,王振国可以借此推动后续的能源改革;
如果项目失败,则正是地方派的反击机会,证明“新能源不可行”,进而拖延改革步伐。
而新城集团,则成了这场游戏中最脆弱的一环。
茶室的灯光柔和,窗外江水缓缓流淌,郑仪的思绪却如暗流般翻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