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一,省委党校,江南校区。
清晨的阳光照在红砖建筑上,校门口已经陆续有车辆驶入。
郑仪拎着一个简单的行李包,站在党校大门前,注视着这座庄严的建筑。这里曾是江东省高级干部的摇篮,如今却将成为一场暗流涌动的博弈场。
四十名青年精英,三个月的封闭训练,表面上培养干部,实则暗藏杀机。
郑仪迈入党校大门时,门口已经站着几名工作人员,正仔细核对学员名单。
“郑仪?省发改委?”
一名戴着眼镜的女干部抬头问道。
“是。”
“签到处在那边。”
她指了指右侧的一排长桌。
“签完名后去109教室集合。”
签到表平铺在桌面上,郑仪拿起钢笔,目光在名单上快速扫过。
李明哲、杜云岚、陈道远、李在明……特训营的学员们来自全省各条战线,绝大多数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干部,但每个名字背后,都代表着不同的派系背景。
当他写下自己的名字时,突然注意到斜上方的一行字迹。
江雪,省发改委,发展规划处。
她的签名清瘦挺拔,笔锋透着锋利。
她也来了。
郑仪神色不变,放下笔,拎着行李向教学楼走去。
109教室已经坐了二十余人,三三两两地交谈着。
郑仪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,不动声色地观察全场。
李明哲坐在前排,正与旁边的人低声交谈,时不时扶一下眼镜,笑容温和谦逊;陈道远独自坐在角落,面色冷峻,翻看着资料;杜云岚正被几名女干部围着,气质出众,言谈间神采飞扬……
而江雪,则安静地坐在最后一排,低头翻阅着一本书,仿佛与周围的喧嚣隔绝。
郑仪收回目光,翻开笔记本,写下今天的日期。
郑仪刚合上笔记本,一道人影突然在他身旁落座。
“郑科长,久仰大名。”
来人约莫三十岁左右,面容端正,眉眼间透着几分精明干练,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,领带系得一丝不苟。
他伸出手,笑容亲切中带着一丝恭敬。
郑仪与之握手:
“您是?”
“郑怀民,省财政厅预算处科长。”
他微微倾身,压低声音道。
“家里长辈特意叮嘱,让我多关照您。”
郑家。
郑仪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来路——这是郑家伸过来的橄榄枝,而且派来的是一位同姓子弟,显然是为了拉近距离。
郑怀民见郑仪没有立即接话,继续道:
“这次特训营不简单,四十个人,背后至少牵连着五六股势力。家里老爷子说,您是聪明人,有些事情,可以互相照应。”
郑仪嘴角微扬:
“郑科长在财政厅工作多久了?”
“六年。”
郑怀民会意,默契地转入闲聊。
“之前在县里财政局待过几年,后来被借调到省厅,算是勉强站稳了脚跟。”
他看似随意的一句话,却透露了几个关键信息:
第一,他既有基层经验,又有省厅人脉;
第二,”勉强站稳”是谦辞,说明他实际上在财政系统很吃得开;
第三,他背后的郑家,在财政口的影响力不容小觑。
郑仪点点头:
“初来乍到,确实需要郑科长这样的前辈指点。”
郑怀民笑容更深:
“别这么说,大家互相学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