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乐>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> 第629节(第2页)

第629节(第2页)

“徐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好端端怎么把他们的项目交给我?”罗宗卫接到廖向东层层转来的任务,很是不解。

廖向东唏嘘不已:“你一来公司就是沉稳睿智的模样,对青云农业很了解,对工作很熟稔,做事敢当先,敢拼命,都几乎让我忘了,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,快比我们小一轮。”

罗宗卫笑道:“有志不在年高,罗总二十岁都开始创业,我二十多岁工作已经慢了。”

“但是你有比罗总更好的基础。”廖向东道,“有次吃饭,王磊说你是练家子,是不是跟罗总学的?”

罗宗卫略一迟疑,道:“王磊这家伙真能夸张,我就是会些庄稼把式罢了,相较拳脚,罗总教的其他道理更重要。”

“对的,譬如武德比武术重要。”廖向东悠然道,“算起来我跟罗总差不多年纪,当年他在玉阑可比天王巨星都红,点石成金,武术高手,各种名头不知吸引多少小伙子加入青云公司。

我当时也买了《武术》,看得半懂不懂,完全当故事书和体育锻炼指南,后来渐渐忘却,就只记得这句武德比武术重要。”

“武术就像内裤,无论你穿不穿,都不能漏在外面,而武德就是衣服,想要见人,必须披上。”

“诶,就是这个比喻,你也看过?”

“嗯。”

宗法制的传统社会,老大的收益期望是最高的,他有着天然的继承权,享受最多的家庭资源,即便是游牧民族幼子守灶的继承制度,家里老大往往也是跟着父辈攒出自己的一份家业。

罗宗卫作为新一代的大哥,很长时间就代表着上罗坡的罗家小孩,叔伯爷祖给的关爱自不必说,有什么好处都是从他先来,过十二周岁,各家人开始送得起珍贵礼物,上高中,能推得进大学,进职场,也是最受长辈关注支持。

承上启下的年纪令他跟叔叔们有密切的接触,形成越亲戚小孩的密切关系,长辈对孩子的爱,并非天然的,都是藉由孩子自己和孩子父母综合造就,而人是情感动物,一旦培养出感情,投入和付出就没道理可讲。

可以说,罗宗卫吃的红利最大,他堂姐罗静却因为自家父母不重视,甚至压制,反而逊色很多。

廖向东把这个主题淡淡铺砌后,方才讲到关键。

“说起青云对职工的重要性,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,有些人注定要多为青云付出,维持它的稳定和兴盛,因而要背负更多的责任。

譬如冯法愈,他想升职是因为能加薪,能获得更多利益,而你升职是为了能挥更多作用,不使青云掌舵落到庸人手里,所以很多时候你没有选择,必须顶上,必须拼命。”

“廖哥好像哲人,讲起道理来有股智者的光辉。”

“世事看多了,自然就理解,古人活着吃喝拉撒,今人没变。”

“明白,我应该接过任务做好,无须管徐总怎么想的。”

“对,正式移交过来的项目就算后续别人维护,成果也是你的,起码签字人你我排在前头。”

“就当他们是无计可施,请求支援来了。”罗宗卫笑道,“廖哥觉得这件事应该怎么办?以资料而言,冯法愈的处理挺周到的,商业互信本来就是慢慢培养的,不可能一概猛进。”

廖向东道:“总有特殊,于青农饲料而言,要目的是上市,借着青云农业饲料供应商的身份,勉强可以获得资格,青农体量摆在那里,光是它和旗下合作者的订单足够青农饲料一跃成名。

但是集团和田总都不想只是这个成绩,一来是已经打好的基础,直接上市等同什么没干,光是拆分独立,没有出半点成绩,二来宠物粮食大有可为,出口内销尽皆把握,未来展需要更多弹药。

集团想青农饲料名列前茅,勇争龙头,既然如此,势必要有更多的客户,而且是分量不低的客户,能在企业资料上宣扬,能在财报上挂号,马山养殖场在个人公司中算得上实力很强,潜力很大,又离咱们这么近,不得不拿下,否则其他人以马山场为话柄,青农饲料站不住脚。

所以促成为第一要务,使用什么方法,达成怎样的条件,并不是最重要的,大多时候,大家都只在乎结果。”

罗宗卫若有所思,道:“我不必循着冯法愈的思路去做,而是要跳出来,用新的方法?”

“对。”

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

罗宗卫没有着急上手,先是全方位搜集马山场的资料,分析林尹夫妻的风格,确定行动方针和后备方案,一切搞定后,挑选个天气不错的日子,带着王磊出。

林英勤有些烦了,看在青云的名头上,我对你们以礼相待,你们呢,真把马山场当野怪,一波接着一波,还换上更年轻的少侠刷?

“罗经理,跟贵公司的合作业已敲定,还来缠着马山场做什么,难道青农居然是朝令夕改,言而无信的公司?”他说话毫不客气。

罗宗卫并不动怒,自来熟地参观猪场,冷不丁蹦出一句:“马山场是我考察的第一站,看完就走,绝不缠着。”

林英勤察觉不对: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

“先看看,先看看。”罗宗卫使出太极云手,一整个云山雾罩,参观过程中,止不住夸奖马山场的实力以及林尹夫妇的本事。

“青云模式林总应该有所耳闻吧?青农跟许多地方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和个人养殖场都有商业合作,绝大多数规模都不大,因为到某个程度,就不能沿用古早的经验,夫妻俩带着孩子忙活,队长带着村民费劲,而必须形成专业的养殖公司,规范流程,职能清晰,招聘工人,扩大生产。

这个过程往往是失败高期,利益分配,技术提升,还有人员关系处理,都可能变成导火索引矛盾,致使惨淡结局,马山场就做得非常好,核心在林总尹总身上,管理有条不紊,只要两位夫妻同心,养殖场一定有更广阔的未来。”

千穿万穿,马屁不穿,纵然林尹二人抱着极大警惕,知道他话中有话,依旧抑制不住欢喜,良作无人对创作者来说很折磨,这是属性和文化决定的,古人弹个琴都要高山流水觅知音,何况做出一番事业?

“老林是畜牧专业出身,从一开始养猪,就经过缜密思考,没想随大流蛮干,打造出今天的成就,很不容易。”尹倩道,“也请罗经理和贵公司不要来折腾马山场,这是我们的心血,绝对不会胡来。”

罗宗卫不置可否:“林尹两位老板有没有考虑马山场改组养殖公司,继续扩大规模呢?”

“我们在努力。”尹倩道。

“太慢了,落后一步,损失几年。”

“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,才是得不偿失。”

“林总不愿跟青云合作,提升马山场的规模和竞争力?”

“人各有志。”林英勤皱眉道,“做生意没有强买强卖的。”

“当然。”罗宗卫微笑道,“马山场的强项在于管理,林尹两位老板都是行家里手,心性稳,耐心足,弱点在于资金和技术,而这两点青农都具备,还能附送名气,林总不考虑考虑吗?”

“什么意思?”林英勤问道。

“青云可以投资马山场,出钱出技术,尽快推动马山场转型养殖公司,与此同时,双方达成全方位合作,一起开良种、良饲料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