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乐>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> 第644节(第2页)

第644节(第2页)

“真是好孩子。”闻园园欣慰道,“时间很晚了,你明天再过来,带着你的时间表,我这边也跟学校商量商量,先把你算进勤工俭学,只要做了事,不管补贴高低,好歹争取到,能吃饭呢。”

郭英杰忸怩道:“这不好吧,我跟闻老师学习都没交学费,咋还能连吃带拿。”

“哈哈。”闻园园笑道,“我跟你认可同样的道理,大学时间宝贵,付出时间精力理应得到报酬。”

俩人都是说到做到的性格,翌日傍晚相见,非常顺利地谈拢,郭英杰因此得到职工卡,可以在闭馆时间出入图书馆。

压力确实成倍,每天睁眼都是一堆任务等着他完成,想休息都不能,那样只会推迟和累积,真的很累,但也真的充实,每天都是新鲜的,充满挑战的,愉悦的。

“书籍上传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,键盘输入纯手打,只要录入员不止用眼睛,也动动脑子,就能在录入过程中顺带检阅修订,不会像机器呆板地机械操作,原本有错不管,自己出错同样不管。

问题在于效率太低而工作量巨大,别说电子图书馆项目没有这么多经费,就算经费多到能征集全校师生参与,也搞不定庞大的馆藏。

除了老子五千文微言大义这种珍贵篇章,大部分都采用先进工具,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就能将图书转为可编辑的数字文本,录入员初步校对,后来的阅读者现错误也能标记,最终修整成质量不错的电子图书。

但是,图书图书,不光文字还有图片,所以要保留原汁原味的图书,还是得扫描数字化,像本草纲目、地图集这种没有图片等同废了一半的书籍就很需要,只是扫描仪价格昂贵,还不能编辑,事实效果不如阅读纸质书。”

“我看老师还有一台相机,是不是很多书籍的录入要拍照?”

“你很细心,一些古籍或者线装书为了保护原本,就得先拍照。”闻园园骄傲道,“别看玉阑大学初创,这一项可是走到前面,你要能学得滚瓜烂熟,留校进入云台书库项目不成问题,将来其他学校启动类似项目,你还能做技术指导挣一挣外快。”

郭英杰心里一动,问道:“企业,特别是有科研实力的大企业,是不是也需要云台书库类似的工程?”

“你说的是青云集团吧。”闻园园笑道,“云台书库可是罗学云捐助的项目,人家的信息化建设怎么会比我们落后?有什么技术问题我还得去跟人家请教呢,你要想把文武艺卖给青云,光是现在这样可不够。

当然,农学专业加信息建设,青云农业给你邀请入职是必然的,他们需要懂计算机和软件的年轻人。”

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,郭英杰真把闻园园当良师益友,索性大胆问出疑惑。

“闻老师觉得争取留校好还是进入青云农业好?”

“好是一个很抽象的词,我既不明白你对它的定义,也不明白青云农业怎样的生活,实在无法给你精准的建议,你还是得遵从内心自己做决定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。”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……

郭英杰想到罗宗睿,再度升起羡慕,有清晰的目标真好,能少很多忧愁。

“我在你这个年纪也是一样迷惘、犹豫、担忧。”闻园园拍了拍他肩膀,笑道:“古人讲三十而立,你能在三十岁前找到人生方向就不算晚。”

“可我无法接受走错,走错会万劫不复。”郭英杰颤抖道。

“我们都是凡人,不是神明,既没有勘破迷雾的慧眼,也没有洞穿未来的法术,有时难免误入歧途,只要一直在走,终究能踏出迷雾,或许那时候回,觉只是绕了一小段弯路。”闻园园道,“你的压力很大,该考虑休息两天,好好睡个觉。”

郭英杰握拳,坚定摇头:“我只有在学习在做事,才能感受到一丝的安宁,不能睡大觉。”

闻园园长长叹息一声,道:“那你就从老子庄子开始手工录入吧,好好看看原本,不求度,但求正确率。”

郭英杰苦笑点头:“恐怕老庄哲学未必能帮我。”

…………

青云农旅项目综合组,任志锋拍手召集大办公室的同事,满面春风喊道:“说两个事。”

众人纷纷站起向中心聚集,郭英杰夹在人群中悄然靠近。

“蔬菜博物馆和车厘子小镇都通过立项,辛苦大家这么些天没日没夜的奋战,晚上巧厨子我请客,有空的都来。”

“哇哦。”

办公区响起热烈的掌声,几位不修边幅的鸡窝头激动得脸色通红,喃喃着“终于论证通过”、“可以歇两天”之类的话。

“农旅结合的几篇文章,部分在农业经济问题,部分在旅游学刊,也是大喜事,意味着陆续启动的农旅项目有个好的开头,先声夺人。

这里特别表扬郭英杰同志,行文严谨,数据扎实,根本没打回,都是一遍过,连研中心长文章的家伙们都佩服,可想而知小郭背后下了多少功夫,大家要为小郭鼓掌庆贺,以后不许戴有色眼镜小瞧他。

不管小郭上大几,每周能上几天班,只要坐在办公室,为项目组服务那就是我们的一员,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,青云集团绝不允许欺负同事。”

掌声稀拉很多,不少人都偷瞄王西,似在等他号令,任志锋冷哼一声,带头鼓掌,而且高高鼓掌,别的副组长跟进,掌声登时热烈。

郭英杰本就是沉默内敛的人,怎么可能察觉不出异样?他无端想起罗宗睿说过的话,作为罗家人进青云上班就是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眼光,大概跟现在的自己一样吧。

一念至此,浑身的燥热不安缓缓消退。

解散时,任志锋专门留住郭英杰,道:“晚上一定来,吃顿好的犒劳犒劳,看你都跟那几个狂人一副模样了,哪像十七八九的青年。”

“感谢组长关心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”郭英杰说道,“但是吃饭恐怕不方便,时间太晚没有公交车到学校,老师会批评的。”

“打个出租组里……算了,我送你回去,摩托也很快。”

“不不不,太麻烦组长。”

“说的什么话,照顾实习生是我作为组长必须担起的责任,何况你还是功臣,不享受庆功宴怎么行?放心,明天还上班,我不喝酒。”

郭英杰只得答应。

有任志锋如此强硬的保护,项目组其他人更是泛起嘀咕,猜测他是不是有什么背景,当即有人旁敲侧鼓打听,确认他是不是本地人,是不是打算将来进青农上班。

“口音听着挺像。”

“口音说明不了什么,汝阴有些地方确实跟玉阑一个方言片区,关键看任组只是公事公办看护实习生,担心将来互评结果不好,影响他的考核,还是得到谁的嘱托专门照顾,以后入职直接重用。”

“他才大一,真等毕业黄花菜都凉了,何必管他?就当他是亲戚家的孩子做客,时不时住个两三天就回去了。”

“头脑简单,这家伙已经混得风生水起,写文章留名,计算机会盘,借个资料都能跟档案管理中心的人讨论得热火朝天,将来必定青云直上,一路上抢的露脸机会是谁的?还不是大家的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