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恭话音刚落,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,一匹快马如离弦之箭般冲到二人面前。
马上信使翻身下马,单膝跪地,急声道:“大人,将军,城中粮仓那里出事了,有人在往里面投毒,被巡逻守卫抓了个正着。
但此人嘴巴很硬,一直不肯开口回答,现如今还不知道有多少粮草不能使用。”
云州城中的粮草并不是很多,还是杨恭在得到李皓传信,知晓云州有一股大势力意图谋反,才开始囤积的。
禁军将领也知道情况,顿时脸色骤变,怒喝道:“好个杨川南,竟使出这般下作手段!刚刚攻城竟是在调虎离山,让我们出城。”
杨恭却神色镇定,深知现在火也没用,便沉声道:“将军息怒,此乃敌军惯用伎俩,意在乱我军心。
如今当务之急,还是查明粮仓情况,做到心中有数,并且安抚城中军民之心。”
禁军将领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,拱手道:“杨大人所言极是,末将这就去查。”
说罢,便匆匆离去,杨恭望着禁军将领远去的背影,心中忧虑更甚。
这云州之战,局势愈复杂,稍有不慎,便可能满盘皆输。
与此同时,在京城之中,怀庆也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各项事宜。
她深知,若想顺利登上皇位,仅靠李皓等人的支持远远不够,还需在朝堂内外赢得更多人的拥护。
魏渊那里,她已经通过之前金莲留的玉石小镜联系上了,只是魏渊在这事上,态度莫名有些奇怪。
既不明言支持,也不说反对,按说以魏渊的个性,不应该会这样才对。
为此怀庆还专门把李皓一起找来,商量魏渊这种态度的意图。
可问题是李皓也不清楚,毕竟就连监正都不敢说摸透魏渊的心思,李皓更不敢说这话。
但考虑到皇后的那层关系在,只要能保住皇后不出问题,想必魏渊也不会做什么才对。
一番劝说让怀庆放下心来,她也开始在暗中联络朝中那些心怀正义的大臣,向他们晓以大义,阐明利害。
当然前期的规模并不大,毕竟如今她还羽翼未丰,不能直接跟元景帝硬来,同时也要防着其他人。
诸如那位才能并不怎么出色的太子,以及他那个一心想着上位的哥哥。
这些大臣们起初对怀庆的计划心存疑虑,毕竟女子称帝,自古未有。
但怀庆凭借着卓越的才情和坚定的决心,逐渐打动了他们。
她向大臣们承诺,一旦登基,必会推行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,整顿吏治,减轻百姓负担,让大奉重新恢复往日的繁荣。
也正是因为怀庆做事谨慎,才让这件事一直被隐藏的很好,并没有再被其余人现。
只是这件事很快就遇到了瓶颈,元景帝当了这么多年皇帝,虽然修道二十年,让大奉江山变得有些风雨飘摇。
可依旧没有到那个临界点,能让群臣与他全部离心。
如今,摆在怀庆面前的路,要么是耐心等待,等待元景帝再次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。
就如同原着中那般,栽赃陷害一心为楚州百姓讨回血债的郑兴怀,最终将其残忍杀害。
最后逼得好脾气的王贞文都选择支持太子,直接舍弃了元景帝。
就连面对胆敢直接弑君的许七安,王贞文都未再提及罪名之事。
但是这样等下去,谁知道时机会从何处而来,大家都没有那个时间耐心。
所以就得要自己来找突破口,而摆在面前最合适的一个,便是如今青州正在生的那场大战。
与此同时,在云州城外,杨川南的军队经过一番休整后,又开始蠢蠢欲动。
杨川南站在营帐之中,看着眼前的沙盘,眼中满是野心与狠厉。
“将军,如今云州城内粮仓之事想必已让他们军心大乱,我们何不趁此机会,再次动进攻?”一名将领说道。
杨川南冷笑一声,道:“不急,云州城内的粮食并不多,咱们耗得起,可他们却是耗不起的,没必要徒增伤亡。”
将领有些担心道:“可万一要是他们又来了援助,怎么办,毕竟大奉的国力还在?”